在夏普生产线向中国转移的问题上,上广电方面是该看重投资风险还是该看重技术回报? 来自圈内人士的说法,一向拒绝出口技术的夏普已经和上广电方面达成默契,夏普日本龟山第一工厂的6代线转让目前初步在转移总价上谈定,但在后期运营费用上存在分歧。 显然,这一次的生产线转移———天平更偏向上广电方面;有着巨亏压力的夏普此时更需要的是中国市场的战略补充,而不是技术的保护者。 夏普华丽转身 对于有36年液晶研发经验的夏普而言,其“液晶之父”地位一直无人能撼。在韩国面板厂商和台湾面板厂商还在为跑足产能被动降价时,夏普已在液晶生产线上赚得盆满钵满。 夏普液晶更具技术和稳定的多重优势。然而,造化弄人,液晶的IT属性,使它同样受“摩尔定律”影响。2008年,夏普和索尼联手到现在,日韩平板电视品牌集体性衰退期已悄然而至。 2008年2月26日,索尼和夏普牵手了。此前,索尼和三星联手投资面板厂,这次的合作对手换作夏普,还是让业内惊呼看不懂。 依靠8代线,索尼和三星已能和夏普比拼更经济的生产成本,也比夏普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在日本国内,夏普还握有超过50%的市场占有率,然而,2007年岁末,索尼已毫无悬念地成为全球液晶电视最大生产厂。 对索尼而言,要继续成就自己的地位,必须选择全球最优秀面板供应商,在三星和夏普上同时注力,是最好的战略布局。 对夏普而言:出让10代线34%的股权,使索尼和夏普成为大尺寸液晶市场最稳定的联盟。这不仅让夏普从索尼手中回收1000亿日元工厂投资,并且将索尼发展为10代液晶屏最稳定有力的消费者。 从战略到战术,夏普此举都堪称完美。 此前,夏普将其中国销售的37英寸以下的液晶电视的面板供应单包给了台湾面板厂商,自己主要执着于更有利润的大尺寸面板经营。 但是,在全球不景气和日元汇率变化面前,夏普需要“以最小的投资金额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率和改善现金流量。” 2008财年,夏普的预测是将出现历史上首次营业亏损,亏损额度高达1000亿日元。此前,日系面板厂商市场策略是把最先进的液晶显示器生产集中在日本国内,然后通过出口方式提供给海外的电视机组装厂。但是,日元的持续大幅升值令日本出口企业成本竞争力急剧下降,企业难以保持盈利,夏普不得不转换思路———将其低端生产线转移到中国。 此时,对于中国这个全球第三大平板电视消费市场,日韩面板厂商今年市场目标仍然是两位数级别的…… 夏普能保证自己有比索尼和三星更好的市场应对之策么? 中国生产线之渴 对于夏普液晶生产线,中国人有过多次渴望。 2007年,一次投资传闻是夏普将在中国建设一条7.5线。这个传闻在长达9个月的时间出现了三个版本,先是年初TCL和夏普将合作投资的传闻,其后是和上广电合作7.5代线。 最为有鼻子有眼的传闻是———与深圳市的合作,方案细则是该7.5线生产线将由夏普控股,深圳市政府做中方大股东,包括长虹、创维、TCL、康佳、海信在内的5家彩电厂商都将入股该工厂。 这条让中国彩电厂商期盼的生产线,最终也没有落下……2007年,中国对液晶生产线的期待仍然是日韩厂商吃肉,中国厂家喝汤的尴尬格局。 这一次,合作的天平上夏普的主动变成了被动———夏普将关闭多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其中包括龟山第一工厂将停产半年,更将裁员380人。 夏普龟山第一工厂已成为夏普食之无味的“鸡肋”———出于对技术和运营双重考量的上广电,能否抄底夏普?消息人士说法是:目前,谈判已进行到操作性谈判层面,购买设备的总价在800亿-1000亿日元。 上广电方面更愿意和夏普成为战略合作者投资新生产线,比如一条8代线…… 就在上广电卧榻之侧———总投资额32.5亿美元的昆山龙腾光电已准备投资7.5代线。这家已拥有一条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企业,将可能在国内首次实现7.5代TFT液晶面板的生产。 上广电的策略是以退为进:希望借助6代线的实际运营经验,进而说服夏普对第8代生产线进行转让。 时间不等人。2008年9月12日,京东方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6代线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协议规定,各方确定在安徽省合肥市投资建设一条6代全工序生产线,生产37英寸及以下的TFT-LCD显示屏和模组品。 夏普很可能再次失去更有利的谈判砝码,上广电失去的是更好的生产时间…… 面板业的机会 虽然10代线工厂要到2009年才正式建成,但夏普和索尼的联盟使得其不需独自面对这条投资高达3800亿日元的生产线。 但是要获得更大的增长,夏普还需要更多考量。 中国市场以及家电下乡给小尺寸面板带来的新商机,已经使得已经陷入低潮的台湾面板厂三个月时间奇迹般复苏…… 在全球面板的低潮期,2009年初,韩元对日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已经分别下降至2008年5月的约一半。韩国面板商利用韩元贬值竞争对手不断释出‘产能利用率要拉到满’、‘8.5代线要大量产’等等讯息…… 此外,三星电子在国内市场取消了省级代理商,向三四级市场渗透,索尼、夏普等也正在积极调整在华销售策略,向国产品牌的大本营———三四级市场进军。 除了渠道,夏普也需要将其6代线的剩余价值发挥到极致……不过,中国厂商已经不是昨日阿蒙,当前的液晶生产线新线的成本已经下跌了3成,但是产品价格已经下降了5成,夏普能将身段放得更低么? “景气不可能永远不回来”,夏普和上广电之间利益平衡最大的敌人,不是利益而是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