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黄金周,中国彩电巨头们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跌到15%,然而在10月底,它们却集体交出了一份令外资彩电巨头艳羡的季报。
10月29日-31日,几家国产彩电巨头的上市公司集中发布了第三季度报告,其中深康佳(000016.SZ)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大增713%;TCL多媒体(1070.HK)连续三季度实现经营性盈利,其中中国业务中心前三季度净利润超过5亿元;海信电器(600060.SH)今年7-9月也实现净利润5069万元,同比增长25%。
根据国美、苏宁提供的数据,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由于外资平板连续三年的针对性价格战的停止,国产彩电在一级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已恢复到40%左右,全国加上农村和二三级市场的占有率达50.5%
在国内彩电复苏之际,外资的索尼、松下、三星、LG同期净利润却大幅下降,上游的一线面板厂家LGD、奇美、友达,甚至更上游的玻璃基板生产商康宁利润都大幅下降纷纷减产裁员降薪。
这些迹象似乎表明全球液晶产业链的利润分配开始向终端倾斜,然而这种局面能够持续多久?还处于襁褓状态的国产液晶面板行业将何去何从?
从“河东”到“河西”
“今年9月全集团的销售额突破了20亿元,仅十一黄金周7天,彩电的销售收入就接近10亿元。”康佳多媒体营销中心市场部经理朱忠庆告诉记者。
尽管创维还没有公布半年报,但按其提供的“十一”销售数据,其平板电视的销售收入同期也达到了10亿元。
TCL多媒体的表现更为出色,今年前三季度其液晶电视的销量达269.3万台,同比大增244.4%,而TCL集团前9个月的净利润达到4.7亿元。
对于外界对国产彩电盈利的惊讶,朱忠庆称,康佳、TCL等国产彩电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外资彩电巨头的价格战不可能持续下去,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将是继2005年10月后的又一个行业拐点,这次进入上升周期的将是国产彩电行业。
从2005年10月开始,三星、索尼、夏普等日韩彩电巨头开始了连续三年持续有针对性的价格战,每年的“五一”、“十一”黄金周,这些巨头集中资源在国美、苏宁等主流渠道大规模降价,连续15次的大降价让其市场占有率在今年“五一”达到了85%的顶峰。
“当时的情况非常严峻,我们6家国产主流品牌在国美的占有率加起来还比不上三星一家。”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如是表示。
然而今年7月开始,全球液晶面板行业的行业性衰退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让外资平板的扩张势头戛然而止。
创维中国营销中心深圳大区总经理刘桥明告诉记者,以往外资平板巨头是以上游面板的巨额利润来弥补终端产品销售出现的亏损,“如今其上游面板有可能出现亏损,其终端的大规模降价也就失去了源泉”。首页
前十页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后十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