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国外媒体今天发表分析文章称,由于液晶电视供不应求,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需求激增,曾于不到一年之前被宣判“死亡”的等离子电视在2008年CES上又卷土重来。
等离子电视不会消失
现代证券公司分析师杰夫·金(JeffKim)表示:“等离子电视不会消失。在大屏幕电视市场,等离子电视仍然具有竞争力,这一局面将持续到2010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等离子电视失去了市场垄断地位,一度被判“死刑”,但最后又杀了一个“回马枪”。
2006年初,在40英寸平板电视市场,等离子电视占据了大部分份额,因为它的价格更便宜,种类也更多。但仅仅几个月之后,大屏幕液晶电视就迅速涌入市场,逐步取代了等离子电视的地位。受此影响,等离子电视的价格持续下滑,厂商的利润也大幅“缩水”。
由于等离子电视价格下滑,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等离子面板厂商三星SDI和LG电子2007年陷入了困境。等离子电视主要通过显示平面上数以十万计的等离子管作为发光体来成像,而液晶电视则利用了液状晶体在电压的作用下发光成像的原理工作。二者相比,等离子电视可以提供更保真的图像,但功耗较高,体积也较大;液晶电视的亮度更好,但图像不够清晰。
市场需求回暖
随着平板电视迅速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普及,等离子电视的市场需求开始回暖。LG本周表示,计划于2008年生产650万个等离子面板,远高于2007年的350万个。2007年第二季度,LG显示器部门的运营亏损率曾经高达24%。但按照LG的最新预计,其第四季度运营利润有望实现单位数百分比的增长。
松下也预计,得益于高清晰电视的普及,2008年美国市场对于等离子电视的需求将大幅增长。松下北美公司CEOYoshiYamada表示:“有人问我,‘你们打算干什么?为什么生产这么多等离子电视?难道不知道等离子电视要被淘汰了吗?’但我要说的是,永远不要低估等离子技术。”
现代证券的杰夫·金表示:“等离子电视近期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液晶面板供不应求。”由于2006年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很多液晶面板厂商削减了投资,从而导致现在出现供应短缺的情况。由于各种大小的平板电视都保持着旺盛的市场需求,等离子电视找到了一个利润丰厚的小众市场,那就是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为发展中国家供应相对较小的平板电视。
LG去年推出了32英寸等离子电视,这一产品的销售情况一直很好,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由于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很多中国消费者都希望提前购买一台平板电视,用于观看比赛转播。LG显示器部门主管西蒙·康(SimonKang)表示:“在全球市场,我们预计这款32英寸等离子电视80%到90%的需求都来自于中国。”
未来将走向高端
西蒙·康同时表示:“等离子电视的市场前景很好,我们预计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为那里的消费者最终也将淘汰CRT电视。”尽管如此,如果没有丰厚的利润,很多厂商都不会坚持生产等离子电视。
分析人士预计,等离子电视市场将于2009年遭遇又一次大滑坡,届时主要液晶面板厂商的最新生产线将开始量产50英寸面板,从而生产成本进一步下滑。
大和证券公司分析师杰伊·李(JaeH.Lee)表示:“等离子电视厂商的最佳选择是尽快推出完全支持高清功能的新产品。”三星的观点与此不谋而合,其北美分公司执行副总裁蒂莫西·巴克斯特(TimothyBaxter)表示:“等离子电视需要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他认为,等离子电视目前的定位是液晶电视的一个低价替代品,今后还应在其优势中加入高清功能。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分析师保罗·奥多诺万(PaulO’Donovan)表示:“等离子电视正在朝着成为高端小众产品的方向发展。等离子电视并不会消失,但将进入市场的最高端。”他特别指出,松下在CES上推出的150英寸等离子电视就很好地证明了他的观点。松下的这一产品堪称是当前市场上最高端的平板电视。
大和证券公司分析师杰伊·李(JaeH.Lee)表示:“等离子电视厂商的最佳选择是尽快推出完全支持高清功能的新产品。”三星的观点与此不谋而合,其北美分公司执行副总裁蒂莫西·巴克斯特(TimothyBaxter)表示:“等离子电视需要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他认为,等离子电视目前的定位是液晶电视的一个低价替代品,今后还应在其优势中加入高清功能。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分析师保罗·奥多诺万(PaulO’Donovan)表示:“等离子电视正在朝着成为高端小众产品的方向发展。等离子电视并不会消失,但将进入市场的最高端。”他特别指出,松下在CES上推出的150英寸等离子电视就很好地证明了他的观点。松下的这一产品堪称是当前市场上最高端的平板电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