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市场日趋饱和、国际市场挺进难度加大的今天,开拓农村家电市场成为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的确,相对于城市市场而言,农村家电市场潜力巨大,在很多地方几乎还算得上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目前我国农村有8亿多人口、2.1亿多个家庭,农村家庭占我国家庭总量的67.6%,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的预测,到2008年,全国三、四级市场的家电容量将达到2300多亿元。中国家电协会副理事长姜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1世纪最成功的家电企业将是那些成功占领农村市场的企业。
正是看准了农村家电市场的诱人前景,家电厂商纷纷制定下乡战略,并开始强力进入。但是农村市场的特点也为家电下乡设置了种种门槛,能否跨越这些门槛将直接关系到家电下乡战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家电产业的未来。
门槛一: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的支持是影响一种产业发展的关键。多年来,家电厂商几次三番下乡,但效果一直不明显,很多企业甚至是无功而返。其中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今,家电下乡的政策门槛渐渐松动,为厂商们的下乡战略注入了生机。为鼓励农民消费,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商务部综合司日前联合公布了《家电下乡试点产品电冰箱项目招标文件》。按照规定,财政部、商务部将从今年12月至明年5月,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选择冰箱(冷柜)、彩电和手机三类产品开展家电下乡试点工作,国家将对购买试点家电产品的农民给予一定补贴,最高补贴比例有可能达到13%。
国家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指出,家电、通讯与汽车、住房都是拉动内需的重点产品,而消费结构升级也大大促进了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目前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住房、汽车都是要经过艰苦奋斗才能达到的目标,而家电等消费类产品的增长潜力还非常大,要远远大于汽车和住宅的需要。因此,商务部继续支持和鼓励家电企业扩大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销售,特别是要在农村市场销售方面进行拓展。
的确,近年来国家在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方面作出了很多政策支持,一方面国家免除农业税等政策以及农产品价格上升,都着实让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另一方面,农村电网改造、同网同价等措施也让农村的用电环境大为改善,这些都为家电下乡书写了美好的前景。
门槛二:产品开发
农村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要求同城市消费者有着很大的差别。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下乡家电产品要在价格、耐用性和功能上做好功课,向农村消费者提供价格便宜、皮实耐用、功能简单易用的产品。虽然农村消费者的收入比城市消费者低得多,但是在农村销售的家电产品价格却不便宜,像电视机等农村最需要的产品甚至比城市还要贵,这是不合理的。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企业简单地将城市产品运送到乡下,导致运输、储存、服务成本增加,从而带来了价格的上升,这种局面亟待改变。有效地降低下乡家电产品的价格,关键是企业要针对农村的特点,制造出农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而不是简单的城市产品的转移。
记者调查发现,相同类型的家电产品,农村的售价普遍比城里贵。如同款型的CRT电视,农村售价要比城里贵40元左右,冰箱贵50元左右,空调有的甚至贵到100元左右。一个长期从事农村家电销售的老板告诉记者,因为农村都相对偏远一些,虽然进价和城里差不多,但还得加上运输费、送货上门费等等,这些费用在城里,销售商是不用承担的,但是在农村就不行,都得由销售商自己负责,只能算进销售价格里,所以就难免要比城里贵了。
农村消费者和城市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有很大区别。城市消费者一般习惯时尚消费,爱赶潮流。无论是家电的首页
前十页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后十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