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曾经作为中国外资技术合作典范的乐凯、柯达合资项目走到了尽头。11月8日晚,伊士曼柯达公司(下称“柯达”)和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下称“乐凯”)对2003年10月签署的协议进行了一轮新的修订,柯达在获得4600万美元的收益后(编者注:在乐凯发布的七项上市公司公告中显示,乐凯执行了向柯达转让协议中规定的20%股份后,柯达又向第三方——广州诚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出售其所持有的20%乐凯股份,获得3700万美元受益。柯达还将获得乐凯向柯达支付的专利许可费900万美元,该资金将在一年内分三次支付),不再持有乐凯股份。
2003年10月29日,柯达和乐凯签署了一项为期20年的合作协议。柯达以受让股份、生产技术转让等方式与乐凯建立合作关系,投入现金和其他资产约一亿美元,换取乐凯20%的股份。
现如今,协议主体部分已经基本完成,双方的“婚姻”亦宣告终结,一时间对于此事的媒体报道也蜂拥而至。而有着50年历史的老牌国有企业乐凯在整个事件中并没有太多发言。
“竞合时代”的争斗
“柯达转售所持有的乐凯股份后,双方仍将在一定领域内保持合作。”11月23日,张建恒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作为乐凯集团总经理兼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恒对双方过去4年间的友好合作表示满意。
柯达全球副总裁、北亚区总裁兼主席叶莺亦表示,(协议修订后)双方将继续履行对中国消费者所作出的推动摄影市场发展的承诺,实现长期双赢的目标,同时各方将仍然是在市场上两家独立的公司。“竞争又合作,是竞合的关系。”
“竞合关系”中的合作不言自明。当年柯达和乐凯宣布联姻,立即在“黄(柯达)、绿(富士)、红(乐凯)”胶卷大战中占据上风,大多数人都将其看作双赢的合作。因为柯达定位中高端,市场主要集中沿海发达地区;而乐凯主要定位中低端,市场以二、三级城市为主。双方各自开垦园地,交集甚少。
不过随着数码影像业的迅猛发展,传统影像市场严重萎缩,并迅速地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2005年7月,柯达启动了对中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偏远农村和山区的“开垦计划”,不可避免地与乐凯发生正面冲突。
在产品结构上,虽然双方为合作伙伴,但双方的产品交集却在市场上互相竞争,并非达成研发、销售的统一战线。乐凯相纸与柯达皇家相纸背印十分相象,质量相当,价格却比柯达便宜,从实际的市场销售情况来看确实抢占了柯达的市场份额。
乐凯在与柯达多年的联姻期间,股改迟迟未能进行,重组日程受到阻碍。而这也成为柯达对外解释转让股份的原因。正如柯达大中华区公共关系总监田耕对媒体的解释,“如果以该项目的现金和资产以及两次股权转让计算,柯达确实是亏损。”
按照协议,柯达方面将继续向乐凯提供技术许可、生产专利等知识产权,继续提供生产所需的特定原材料,并对此前提供的生产设备进行维护。
表面上看,双方未来的合作前景开阔,但实际上,今后柯达与乐凯的竞争将变得更为“惊心动魄”。焦点集中在数码、图文影像领域。
从2003年起,柯达开始经历数码转型阶段,期间进行了包括业务重组、生产外包、裁员等重大结构调整,而2007年是转型计划最后一年,亦是目标年份,转型后的的柯达共包含胶片产品集团、消费数码影像集团、图文影像集团等三大块。
而乐凯亦力图在类似领域有所作为。据消息人士透露,今年7月,国资委已对乐凯集团的主业予以确认,即:信息化学品及相关专用化学品的生产及贸易;薄膜、涂层材料的生产及贸易;相关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及服务。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