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必须找到一个投资成本、合并时机、合并风险的最佳组合方案,才考虑大中的“价值能否利用起来”。
家电巨头苏宁并购大中事件在沉寂5个月后。近期又在业内炒得沸沸扬扬。当事人又三缄其口。事件究竟进展如何?
近期,坊间盛传“苏宁合并大中,将会在一个月内公布消息”的说法不胫而走。为此《经济视点报》记者连线苏宁南京总部,但对方未就收购事宜表态,并谢绝了采访。
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实际上在今年2月,苏宁与大中就达成了初步协议,约定收购价格是30亿元。
但此后双方一直未能最终敲定。一方面固然有永乐搅局的因素,而更关键的还是价格方面难臻一致。大中有了提高价码的打算,而苏宁并没有加价的念头,双方耗至今日。
“并购战”硝烟再起
双雄并购传言最早可以追溯到去年12月初国美收购永乐之时。由于大中和永乐在此前是战略合作关系,永乐向大中交纳了一笔资金作为保证金,并承诺如若自己解除与大中的协议,对方有权将保证金予以没收;而国美收购永乐之后,双方在保证金问题上持不同意见,导致收购计划暂时搁浅。
双方立下的“君子协定”,未想到成为日后大中与苏宁结缘的最大阻力。国美收购永乐之后,“君子协定”破裂,大中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要求永乐家电就违约承担责任,并没收之前永乐缴付的1.5亿元订金。
饶有意味的是,即使仲裁悬而未决,但当事方大中却开始与苏宁频繁爆出收购传闻。
双方一方面等待仲裁结果,一方面开始接触并试探对方。
几个月前,第三方机构对大中的财务审查结束,此后,双方进入了一段谨慎探讨期,甚至一度停顿,并进入僵持阶段。期间有好事者爆出苏宁收购大中的价格是30亿元,但随即遭到双方一致否认,更没有进行所谓的实质接触。
但又有消息称,谈判双方已就价格产生分歧,大中电器内部坚持认为,大中年销售额超100亿元,远不止30亿元可以一次买断;而且大中在北京的门店都占据了“战略要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国美、苏宁现在都不可能靠30亿元就在这些地头开出同样数量和效益的门店来。
业内人士指出,近期苏宁在北京持续开店、开大店,其主旨是在加强北京市场的战略布局,并在谈判时增加压价筹码。
大中不“卖”
在经历了谋求收购的各种挫折后,大中电器近日又有消息传来,大中的董事长张大中开始了自己的接班人培养,计划让自己的儿子在大中电器石景山店上岗,并有意在熟悉情况后,回到大中总部经贸部担当重任。
此外,大中开始正视目前自己面临的现实,收缩其扩张的战线,关掉其在重庆、南宁、太原亏损的门店后,集中资源在华北市场优化自己的店面。
据资料显示,2007年,大中在北京的门店从原来的65家减少到62家,其中重装了20家门店。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