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起实施的平板电视售后“三包”标准规定,整机包修一年,主要部件包修两年。但由于该标准并非强制性执行的行业标准,因此尚不能完全规范目前相对混乱的平板电视售后市场。
时报记者采访获悉,“三包期太短,维修费用昂贵”是目前消费者针对平板电视投诉最多的两大问题。
属非强制性行业标准
下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平板电视售后服务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是我国平板电视首个售后行业“三包”标准。此前,我国平板电视售后标准一直缺失,这显然不能满足国内平板电视的发展需求,权威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平板电视销量将达800万台。
“标准的出台将为解决平板电视的消费纠纷提供相关依据。”广州家用电器维修行业协会会长姚文桢昨天下午向时报记者表示,“但由于它是非强制性标准,我们的工作更多的是协调性质。”
三原因导致行业标准低
姚文桢告诉记者,消费者有关平板电视的投诉主要集中在“维修期太短”和“维修费用太高”(主要是零部件更换费用高)两大问题上。
而时报记者昨日走访广州家电卖场时,也了解到很多消费者对“平板电视三包期限比CRT短(整机1年,主要部件3年)”不理解。家住海珠区的符小姐,花9999元购买一台40英寸的液晶电视,使用刚满一年,在显示屏无法修理的情况下,要求重新换一台,却被要求向厂家支付1800元的折旧费。
对此,姚文桢表示,平板电视三包标准制定得低,有其客观原因:一是平板电视中主要部件,比如面板的成本占整机成本八成以上,而很多厂家又不生产面板,导致零部件价格偏高;二是平板电视价格下跌太快,“三包”期限越长,风险越大;其三,平板电视长期打价格战,销售环节利润低,不排除有些厂家利用售后环节提升利润。
国家标准出台尚需时日
“平板电视售后服务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国家标准的出台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姚文桢表示,国家标准的出台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问题。现在出台的行业标准,也有待观察厂家、市场和消费者接受的程度,来加以完善。
据了解,针对平板电视维修价格容易出现纠纷的问题,有关行业协会已制定了相应的收费指导价格,但最终还是要看厂家、商家和消费者协商的结果。对此,业内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平板电视时,应倾向于购买品牌电视,并要详细了解“三包”细节,尤其是主要部件的包修期限。
时报记者采访TCL、海信、创维、康佳等国产平板巨头获悉,其售后服务标准均要高于《意见》,企业标准为“整机保修1年,显示屏保修3年”。而苏宁、国美等家电大卖场也纷纷提高了平板电视“售后标准”,国美对主要部件的服务期限甚至提高到5年。
平板电视 “三包”规定
等离子
包修一年,包括显示屏在内的主要部件(逻辑组件、屏背光组件等)包修两年。
液晶
整机包修一年,显示屏等主要部件包修两年。购买7天之内出现质量问题的,包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