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把烧钱的液晶屏制造业一直被私募基金(PE)忽视,随着今年开始的行业回暖,美国PE们集体将目光瞄准了韩国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液晶面板企业。
继今年9月华平以2.5亿美元收购中华映管10%股份后,记者近日获悉,台湾第四大液晶屏厂商瀚宇彩晶可能成为下一个收购对象。此外,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都已经接到了凯雷、新桥等美国私募基金的询价和拜访要求,其中,凯雷和新桥已经与京东方有了初步的接触。
私募的“嗅觉”
长期以来,以追求短期利润回报为主要盈利模式的私募很少将目光投向液晶屏产业。液晶屏产业在进入“重量级”竞争中,每条7代以上线的投资都超过20亿美元,本金回收期长达5-10年,而且还存在周期性的亏损。
然而2006年下半年以来,液晶屏行业的投资趋于稳定,并且进入了快速的回升期,在利润回升的刺激下,不少液晶屏厂商又开始蠢蠢欲动,这次投资的重点瞄准的是2008年总需求量有望突破1亿台的液晶电视面板市场。
有着强烈投资冲动和资金“饥渴”的面板厂商,很快被“嗅觉”敏锐的私募基金发现了。
对于急需资金投资7.5代线以及进行下游扩张的中华映管,美国华平基金的资金显然是场“及时雨”。
今年9月,美国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Pincus)突然宣布将投资2.5亿美元收购中华映管公司10%股权,成为第一家入股大型液晶屏制造商的私募基金。2006年,华平注资国美电器,通过减持套现超过10亿港元。
对于这次注资华映,华平基金有关人士表示,由于受到此前一个亏损周期的影响,液晶屏制造商的股价目前普遍偏低,同时又存在着巨大的资金需求和稳定的现金流,还有快速增长的需求,这是其看好液晶屏产业的重要原因。
有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全球的液晶屏幕投资支出会减少35%到80亿美元,而2008年台湾的从业者全部会削减资本支出,全球只有LG-飞利浦因为要投资8代线需要增加投资,这使液晶屏制造商现金流变得非常稳定,但2009年开始这些企业的资本支出有望大幅提高,这就为私募进入提供了机会。
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深圳代表处市场总监张兵则表示,华映等企业以往的融资主要通过风投、银行信贷和发行股票来解决,但是传统投资者对于7.5代以上液晶屏的投资收益预期存在分歧,于是液晶屏厂商希望联合下游厂商一起投资,但是利润微薄的平板电视厂商同样缺乏资金,私募基金的介入是一种变通的方式。
中华映管有关人士表示,“在华平进入后我们还将寻找其他的投资方”。总投资超过25亿美元的华映7.5代线已经获得了10%的资金,华平并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液晶屏行业至少延续到2009年的利润周期将为华平创造不错的收益。
此外,中华映管目前已经入股了下游企业厦华电子和唯冠科技,2008年还有意与康佳集团合作,这也保证了其液晶面板稳定的终端需求。
国内巨头的机会?
除了对华映的投资,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台湾瀚宇彩晶可能成为下一波收购对象,该公司今明两年资本支出只有55亿新台币,而且前期投资已经完全收回成本。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