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市场调查研究课题组 陆刃波
摘要:2004年以来,以等离子、液晶为代表的平板电视异军突起,与此同时,产品价格“跌跌不休”。高性价比的平板电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中国普通百姓的家庭。然而,市场总体规模和销售的迅猛增长并未给国内的平板电视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勃勃生机。由于上游资源与核心技术的缺失,中国彩电企业不得不接受外资品牌整机降价同时面板涨价的双面夹击,行业利润日趋微薄。那么,国内平板电视企业要走出低谷,是否需要追随日韩大牌的奋斗轨迹亦步亦趋地前进?在OLED即将开启的“后平板时代”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双核心”竞争 走自己的路
彩电平板化为中国彩电制造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而这一页却是我们“计划外”的。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尴尬出境,长虹、海信等中国军团的主力企业开始为长远发展谋篇布局,毅然决然挺进等离子上游屏幕、液晶模组领域。但国内平板电视厂商要完成向上游产业链的整合甚至追赶日韩平板电视发展水平还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耗费极大的资源代价,并且国内高、精、尖的技术人员也并不多。
现在一些人高呼“让CRT一年内退市”, 笔者认为,这无异于让中国彩电制造企业割肉补疮,实在是一种脱离实际需求和自身实力的不理性做法。在当前这样一个转型过渡的时期,国内的彩电制造厂商要做的是将平板电视与CRT电视的优势互补,进行“双核心”的竞争。因此,我们不仅不能放弃CRT,而且要将我国已建立起完整产业链且优势极为明显的CRT电视产品的生命周期尽可能延长。不可否认,科技的进步无可阻逆,任何产品都会被新技术替代。但是就目前而言,CRT彩电之所以可以生生不息在于其成熟技术和高性价比,使传统CRT电视优势长存,就是在为中国平板电视企业乃至中国整个整机彩电企业持续发展乃至整个平板电视产业链的闭合赢得厚积薄发的成长机会和时间。以CRT市场的回暖有效抑制甚至阻止平板电视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那么待2008年以后屏资源紧缺的供应状况扭转了,国内的彩电企业才有余力已更优化的成本大规模介入平板电视的研发,从而真正把握平板时代机遇乘势将这个“蛋糕”做强做大。从某种意义上,把握好数字平板电视逐步取代CRT的节奏,甚至关系到中国彩电企业的生死存亡,这不是简单的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而是现实残酷的竞争策略问题。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