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企撤资潮并不是主流,而且撤资的中小韩企在韩国本国也只能算是三流的小企业,三星不仅不会收缩在华业务,还会加大在华研发投入”,8月28日,三星第5000万台打印机从山东威海工厂下线,每天50个集装箱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三星全球九成的打印机出自中国这个沿海小城。
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新劳动法一系列的成本因素让“中国制造”走到十字路口———德国工程技术协会估算,在中国有约1600家德企,其中1/5正打算退出中国。至于韩企在华撤资则有各种版本的数据,有认为近四成中小韩企“扛不住”撤离了,也有人认为在华近万家韩企中仅有一至一成半成企业撤退。但不管真实数据如何,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正在面临大考。
三星威海工厂,是打量真实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样板。
成本上涨,但仍可控
自从三星手机从去年开始加大在印度的投资后,关于三星在华收缩投资、重心转向印度的传言就不绝于耳。
但三星电子大中华区副总裁曲敬东否定了这一看法,“目前三星在中国面临的成本上涨都在可控的范围内,我们暂时没有向其他国家迁移的考虑”。
“成本和人民币升值,是所有的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新劳动法对三星这样各种福利完善的大厂没有影响。应对这轮高通胀,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改进技术生产,生产线是‘Cell柔性’方式,不是流水线生产,这是种应对市场变化,针对小批量、多用户的方式,非常灵活,而且生产效率非常高。”
5分钟备齐物料,3天供货
“36家配套大厂供货,使我们的所有零部件可以在5分钟以内全部配齐,这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很难实现。”三星电子(山东)数码打印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国栋表示。
而据三星威海工厂党委书记康定宽介绍,“电子看板”系统能做到按订单生产,实现零库存,三天内保证供货。
“事实上三星威海最大的竞争力还是人的竞争力。”据赵国栋介绍,实行CELL模式后,一个人要完成二十多道工序,对人的技能素质要求跟过去完全不同了。过去普通农民工就能完成,现在必须是高级技术工人。对个人来说,这种新的生产模式能大大激发其创造力。
高速的供应链,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使中国对于三星这样的大厂来说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吸引力。所以在2007年底,当韩国三星电子总裁朴锺佑亲自来山东威海,实地考察了当地的投资环境后,立即明确表示将在2008年把三星打印机研发中心等项目陆续转移到威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