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液晶和通讯业务的海外销量,TCL扭亏的半年报肯定了李东生的国际化战略。这位曾经在“国际化蜕变”中受挫的拓新者,正以更长远的市场眼光带领TCL迈得更远。
TCL扭亏一洗李东生当年“国际化联姻”之痛
该集团日前表示,其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2亿元,主要得益于多媒体和通讯业务“双保险”,海外市场业绩表现尤为抢眼。
作为集团董事长,今天的李东生终于能以“笑傲江湖”之势宣告:“TCL集团业绩已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从经营管理型企业变身投资控股性公司,从与法国汤姆逊的合作失利到主攻液晶彩电和手机业务,李东生的国际化战略经受住了市场检验。如果说,联想掌门人杨元庆瞄准奥运商机是“非下不可的赌”,那么李东生的市场和资本战略则透出一股“敢于成为烈士的勇气”。
挫败中坚持国际化方向
在李东生的心中,创建世界级中国大企业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风雨数载,如果要说错,那也只是战术,而非国际化的方向。
2004年,正值TCL的高峰期,李东生踌躇满志,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年TCL宣布与法国汤姆逊合资组建合资企业TTE,证明了中国企业首次重构主流产业世界版图的实力。然而,现实却没能证明李东生。“国际化蜕变”中,他失败了。
这种痛楚只有李东生一人知晓,但是痛楚中的冷静反思却给了全世界最漂亮的“博浪一击”。经过对欧洲业务模式的三年调整,TCL不仅在2007年实现净利润3.96亿元,更在2008年度第一季度实现利润4.49亿元。不久前的半年报显示,集团旗下TCL通讯连续第9个季度取得经营性盈利,其中海外市场手机销量占总销量90.63%;国内市场TCL液晶销售量同比增长48.5%,海外市场销售量同比增长达598.7%。
业界普遍认为,国际化的磨练和洗礼已经让现在的TCL重回稳健经营的轨道。用李东生自己的话说,“没有敢于成为烈士的勇气,就不可能成为先驱”。
配股融资为财务“松绑”
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接下来要面对和攻克什么,李东生比谁都清醒。国际化战略风光的背后,是无法绕过的资金代价,也是中国企业“苦旅”中最难熬的严冬。TCL集团的控股子公司TCL多媒体近期宣布煾霉司配售大约43.86亿股新股、集资赎回可转债的议案已经在特别股东大会中获得90%的赞成票通过。
据了解煷舜蜹CL多媒体配股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提前赎回2007年TCL多媒体发行的1.4亿美元的五年期可换股债券。完成认购后,TCL实业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TCL多媒体的股权将增至66.56%,公司负债与资本的比率降至5%。
毫无疑问,这是TCL多媒体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不但增加了公司的资本煾借机引进公司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及高质量的独立投资者煿固了TCL多媒体的股东基础。待可转债悉数赎回后煿司的融资能力将进一步得以增强煵莆褡纯鲆步得到大幅改善。
李东生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他要向所有投资者证明:“我长期看好TCL,大家要相信我们能经营好企业!”
不抛弃传统白电,不放弃主打液晶和手机产业
关于未来,银河证券分析师朱力军预计,TCL集团将逐渐把资源向核心产业煻嗝教濉⑹只及其相关业务犌阈保通过定向增发项目延伸到平板彩电上游业务,加强与上游面板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强化产业链的完整与安全,提升平板彩电的盈利水平,以增强整体竞争力。
这一预期未尝没有道理。近日,TCL集团一方面剥离了与东芝合资的制造公司10%股权,另一面将此收益对与东芝合资的销售公司增资。李东生显然正将更多精力投入渠道建设。
其实早在2007年,TCL就已经计划从东芝退出。此举的前提是,TCL在立足于中国本土的销售渠道中已经取胜。李东生那时透露,“将来会对销售公司增资,但是不会考虑采用增加资本金的方式。”
引用时下很流行的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这或许正是李东生能实现“鹰之重生”的深层秘诀,也是其更成熟的国际化未来。
李东生本人的说法是,一来,“TCL不会从白电行业退出”;二来,“白电板块和零部件业务本身的规模不大,完全靠企业自身力量去扩大规模不是好的选择,仍然要引入战略投资者”。这是他不抛弃传统白电制造业务,又无意用自有资金的一招妙棋。加码销售公司,通过战略合作拓宽销售渠道,李东生的国际化未来实则剑指彩电、通讯业务,这是何等任重道远!
对于下半年的业绩,他仍然满怀信心。“现有资源能够支持我们在宏观经济紧缩的情况下,继续增加销售收入,继续改善业绩。”他相信熕孀殴┯π率的提高和成本控制的加强,营运效率将稳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