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老总回应“人力资源成本事件”
自1月4日起,德国博西家电旗下在中国的冰箱和洗衣机两大品牌:西门子与博世开始启动了一轮价格浮动。受其影响,部分冰洗白色家电品牌已在酝酿一场集体调整行动,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西门子公布的原因中有一条“受新《劳动合同法》带来的人力资源成本的影响”格外引人注目,引发了广泛讨论。笔者就此致电博世西门子家电中国销售总经理吴建科,他表示新法的实施并非此次调整的主要因素,而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必然需要一定的合理利润空间。
新法非人力成本上升主因
“此次调整价格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在我们发出的调价通知中列出的顺序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增加和人力资源成本的上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并非人力资源的增加而依然是原材料成本”,在回答笔者的提问时吴建科这样表示,“而且实际上,因为新《劳动合同法》而带来的影响也并非是我们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的主要部分。”
据吴建科介绍,实际上博西家电早在去年4月起就已经开始陆续与服务10年以上的老员工签订了今年1月1日起生效的新《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无固定期限合同”。而博西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是去年对员工待遇的上调。
“为了保证员工的利益,去年我们相应调高了员工收入水平,这使得整体人力成本上升了30%。当然,我们也不回避新《劳动合同法》的影响。目前国内连锁行业的扩张从未停止,门店数量的增多带来了单店效益的摊薄,而每个店都要投入厂家自己的促销员。促销员以前使用临时员工相对比较随意,而现在则要订立规范的劳动合同,这一点自然会提高部分成本,但远非本次调整的主要原因。近来公共舆论领域有人把这说成博西所声称的调整主要原因,这对博西家电而言自然是不公正的。”
“制造业需要合理利润带动规模” 业界反响不一
西门子的调整迅速在业界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是否跟进涨价顿时成为了业界共同的话题。
在接受采访时,美菱冰箱上海产品经理陈静波向笔者证实,美菱已经启动了一波调整,并相应地削减了促销力度。
在受访时,陈静波还表示调整并非受其他品牌的影响,且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的确带来了影响,但主要的决定性因素仍然是原材料成本的提高。
与之相反,惠而浦则声称,将企业运作成本全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太不公平,公司产品2008年绝不跟风浮动。他们提出将通过改善管理制度优化整个物流程序及内部日常费用成本。此外,还会将全球采购中心迁至中国,通过全球采购的巨大数量来降低单件材料成本。
而相对美菱和惠而浦,不少其他冰、洗品牌则表示暂不调价、保持观望的态度,则显得更为谨慎。一位海尔上海工贸内部人士透露,海尔目前还没有价格调整的计划,但总部对此的态度尚不明晰;LG方面传出的消息则是“暂时不会有很大的调整行为,但各地区结合具体市场状况的调整肯定是会有的”。
合理利润推动规模增长
“我认为我们的调整是合理的。尤其是博世品牌受非议较多,但这经过我们事先认真的核算。博世在中国市场是个年轻的高端品牌,在同档产品线上,博世的材料和工艺成本比西门子还要高,而我们在博世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为了尽快成长,定价是偏低的,如今我们不过是把价格拉回应有的水平”,吴建科对笔者表示,“我们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合理的利润。目前中国白电行业的利润率平均水平为2%-3%,西门子好一点,在3%-5%之间,但这个水平远远低于西门子在全球其他地区的水平。
实际上,目前中国冰箱制造业一台中端产品的利润仅为60元,现在人们到美发店洗剪吹一下也要这么多钱了,为什么就容不得制造业去获取多一点利润呢?过低的利润率是对制造业的严重损害,只有在有了一定合理的利润空间后,制造业才能发展规模,才能真正有效控制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实惠。几年前,一台西门子的3门冰箱要5000多元,现在规模上去了,只要4000多元了,这才是消费者真正的好处。”
对于此番西门子引发的争议,上海交电家电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建华认为,虽然目前冰、洗白电市场相较彩电市场品牌相对集中,几大品牌的议价能力较大,但产品价格仍然不是由厂商主导,主要还要看市场的接受程度。中国家电市场是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能够很好地反映价值规律。如果调整后的价格消费者能够接受,那么就能被证明是合理的。同时,他还指出,企业也完全可通过自身管理体系的完善,部分消化成本上涨带来的运营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