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给国产平板提升品牌影响力创造了条件,TCL、长虹等厂商上游核心部件的布局也将拉开,国产阵营的短板正在悄然得到弥补。2007年中外平板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微妙的深层次变化,也预示着国产品牌反击的拐点正在到来。
2007年,中外平板电视生产商遭遇最惨烈的搏杀。“外资品牌卷土重来”、“国产品牌市场溃败”……形形色色的论调在岁末年初不断翻涌,中国平板市场开始被一股模糊且悲观的氛围所笼罩。
面对这样困难的局面,TCL多媒体副总裁、中国业务中心总经理韩青,长虹多媒体产业群董事长郭德轩等一批国内彩电企业的高管2008年初站出来发出了自己的声音,“2007年中外平板是一场平局,而且在这场平局背后胜负的天平已经开始朝国产品牌倾斜。”
西风并未压倒东风
根据市场调查公司中怡康提供的城市市场监测数据,以销售额为参考指标,2005年10月中外平板阵营的市场份额各为72%和28%;而到2007年10月双方的市场份额发生了逆转,外资阵营份额上升到60%。
值得注意的是,中怡康的城市市场数据显示,外资平板在过去两年中曾经在5个“节点”上与国产平板的份额最接近,即2006年1月、5月和10月,2007年5月和10月。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些时间适逢元旦春节旺季及“五一”、“十一”黄金周,外资平板正是抓住了这些“黄金点”来集中资源降价,并在2007年5月和10月都超过了国产平板。
对本土主流的彩电企业而言,2007年外资平板主动进攻带来的市场压力是空前巨大的。
此前,国产品牌才是平板“价格战”的主导者,海信、厦华、创维等品牌依靠价格战轮流占据着市场份额的“头把交椅”。然而由于不掌握上游核心部件资源,这样的价格战缺乏上游支撑和利润回报,部分国产平板在前期的“冒进”战略中亏损严重,也失去了发动甚至应对价格战的能力。
进入2007年,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对于国产平板来说,上游核心部件缺失的瓶颈开始显示出来,“32英寸、42英寸面板缺货”的声音不时从国产阵营中传出,32英寸面板的价格在过去一年中上升了20%以上,这让国产阵营不仅面临断货的危险;而且在面板价格急涨,整机售价又无法上升的情况下,本土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盈利能力遭遇着巨大考验。
与此同时,国内的渠道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渠道以及国美、苏宁等电器连锁的份额比例已经从2004年的3∶1,转变为2007年的6∶4,电器连锁的份额已经达到36%。更重要的是坚持“低价战略”的国美、苏宁从2006年下半年已经将其主推产品从国产转为外资。种种变化让国产平板陷入近乎恶劣的行业环境,对手猛攻下部分市场沦落似成必然。
然而,国产品牌对于这样的局面似乎早有准备,长虹多媒体产业群董事长郭德轩就表示,“2007年国产品牌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不仅保住了50%的份额‘生死线’,而且迎来了生机,双方战局正在发生深层次的变化。”
市场调查公司中怡康有关人士告诉媒体,外资阵营份额上升到60%的数据实际上只是城市市场的监测数据,“如果加上增长速度更快的二三级城市市场和刚刚起步的农村市场,中外平板2007年在销售额的比例上应该说打成了平手,而在非黄金周(例如2007年7—9月)期间,即使一线城市市场,国产品牌与洋品牌也几乎在50%份额形成了僵持。”
外资走下利润神坛
市场份额的大幅飙升再度印证了价格战的威力,不过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在拿下本土企业一部分城池的同时,外资品牌过往“高高在上”的品牌形象则不断下滑。
夏普液晶电视的“台湾屏”引发的诚信危机从2006年延伸到了2007年,LG彩电的“翻新门”事件及其处理态度使之品牌形象大大受损。2007年外资平板也以从未有过的密集曝光率成为舆论的焦点。
一向品质口碑颇好的索尼,从2005年在华推出1999元的CRT电视开始,索尼已经调整了其“顽固”的固守高价策略,连续两年多在中国市场的不断降价正将其昔日高高在上的品牌形象逐步拉下神坛。
而这种持续的降价使外资彩电企业的利润出现了下降,信息产业部2008年1月公布的电子信息产业数据显示,2007年前11个月外资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首次落后于全行业,其中视听产品外资企业的利润率更低,这让本来已经进入利润回报期的索尼、三星等外资企业再次面临亏损的危险。
本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在贴身搏杀中,外资平板的武器就是价格和电器连锁,而国产平板的武器则是最新技术的应用和渠道深耕。
常年彼此间厮杀的本土企业开始携手,以售后服务联合为核心的“春风计划”强化了自身优势,“家电下乡”计划对巩固三四级市场价值不菲。
更为重要的是,国产阵营的价格稳定使其利润状况得到了回升,而且中国A股资本市场的火爆从中获得不少投资回报,在技术领域则成为最新技术应用的引领者,从最早创维引导可录电视、海尔引导流媒体电视风潮开始,在全高清领域国产品牌整体走到了外资前面,并且在最薄弱的上游核心部件领域也开始了布局。
这中间TCL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产品和技术领域,2007年TCL多媒体不仅研发出“薄绝H78”这样的领先全球的超薄液晶电视,而且在其自主研发的“自然光”技术上做到了世界领先并成功向日本芯片企业出售了核心专利技术。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给国产平板提升品牌影响力创造了条件,TCL、长虹等厂商上游核心部件的布局也将拉开,TCL等国产企业经过国际化竞争后其产业链和成本控制能力已与索尼、三星差距不大,这些国产阵营的短板正在悄然得到弥补。2007年中外平板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微妙的深层次变化,也预示着国产品牌反击的拐点正在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