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庆黄金周外资平板品牌再度大范围价格跳水后,近日,在高交会以及渠道彩电峰会上,外资的异常表现再度引发业界揣测。
高交会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平板巨头同台竞技,展现实力的重要平台。然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今年的高交会外资平板集体缺席,而以康佳、创维、TCL为首的国产品牌却争相展出最新技术与产品;数日后,在一渠道彩电峰会上,外资品牌三星、索尼和松下等抢先与渠道商签定大单,外资的激进策略一时激起诸多物议。
资深家电观察家刘步尘评述,观察外资品牌旺季以来的表现并非事出无因,从高交会到渠道峰会,外资两大短板完全暴露。一是技术应用日益严重缺位,二是在中国渠道上的乏力,使之不得不更依附于强势的连锁渠道商。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这是外资平板产品集体“老化”的表现,是近年来其重视价格战、轻视产品价值提升的必然结果,产品线落后是外资战略衰退的核心表现。
业内资深专家认为这些现象是外资品牌战略衰退的深层表现。从外资品牌近年来新产品推出的周期来看,不仅落后于国产品牌,而且具突破性的技术更新极为鲜见,更多只是型号上的更迭。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中,外资品牌长期落后于国产品牌,包括高清电视产品的推出,以及由高清至全高清的市场升级。今年下半年以来,奥运影响渐显,康佳等国产品牌力推新一代运动高清液晶电视,外资品牌更是集体失语,缺位奥运平板市场。
技术滞后带来的产品老化,让挣扎于价格战泥潭的外资平板企业利润直降。“自去年年底以来外资企业利润率开始低于全行业利润率水平,而且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据《1-8月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1-8月外资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率已远低于全行业平均增速,占全行业的利润比重已开始有明显的下降。”
与高交会中外品牌巨大反差遥相呼应,在近日召开的“2007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竞争形势研讨会”上,信产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司长王秉科指出,国产品牌到目前仍然是彩电市场的主力军,销量占85%以上,康佳、长虹、创维、海信、厦华分列前五名。
“这不仅仅是两军对垒实力悬殊的印证,更为国产品牌优势再扩大埋下伏笔。”康佳多媒体营销事业部总经理穆刚表示,国产品牌在平板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优势资源整合、消费需求升级三大产业趋势上,已经全面超越外资品牌。
据穆刚分析,平板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是必然方向,这对企业的渠道通路、营销体系、经营策略等“内功”有更为苛刻的考量。外资品牌近年来一味的价格战,将进一步激化其内部短板的负面效应,甚至有为之拖垮的危险。
同时,在平板产业分工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国内平板配套产业链的发展也步入了新的阶段,尤其在模组环节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竞争力得到了较快提升。在这个大环境下,彩电品牌的整合优势资源将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受制于上游的液晶屏、等离子屏之类的部件。从产品升级滞缓来看,外资品牌技术整合力量已遭到极大削弱,这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随着家电、通讯、电脑的融合发展,作为家庭最重要的显示终端,平板电视将突破传统彩电的藩篱,新的应用将带来新一轮消费需求浪潮,基于新技术的功能开发将成为平板业竞争的法宝。外资品牌忽视满足消费需求的新技术开发,长此以往将最终失去已摇摇欲坠的消费者基础。
|